[学习十九大报告·一日一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7-11-17 09:18   央广网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

为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和新举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一日一课》,重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的重要论述,并邀请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党校校委委员谢春涛解读报告内容。今天推出第九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习近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谢春涛解读:

十九大报告关于经济建设的部分明确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贯彻新发展理念,指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十九大之前已经提出了,而且在实践中发挥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我觉得关于经济建设的这个部分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新的发展理念。比如说,这次特别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央意识到,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这次十九大报告当中讲到过去五年成就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已经讲出了我们过去已经出现的重要的创新成果,有的成果在世界上是领先的。这些成果的产生,它对我们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它是能够带起一些新的产业的。

再比如,进一步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这个改革在这之前已经提出了,已经在进行当中。我们已经深刻地意识到,现在中国经济已经不简单的是个短缺的问题。一方面,我们有些东西缺,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有些东西又卖不出去。那说明我们的供给侧、我们的结构不合理。所以,过去这几年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已经见到了明显的成效,显然要进一步做下去。

还有,这一次第一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的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的短板、我们的弱项。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没有农村的小康,那就不是全面的小康。那么,我们一定要把农村发展起来。这次乡村振兴战略有很多具体内容,包括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再比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我注意到,有些地方的老人已经靠宅基地,已经靠承包地的这些权属的转让解决养老资金问题了。显然,这对农民而言,是个巨大的利好。

再比如,还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过去已经提出了比如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等等。显然,这些战略要进一步推进实施。

还有,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东西,比如说外国的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还给我们带来了外国的资金、先进的设备,包括国外巨大的市场,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资源、能源等等。现在,我们的开放领域越来越宽,程度越来越深,而且现在我们的开放更多的是走出去,开放依然是我们经济发展当中非常重要的支撑。这一次,我想不光十九大报告讲了很多新的内容,比如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而且实实在在有了进展。比如说,刚刚结束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的访问,其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内容。我特别注意到,我们的金融业具体开放有了时间表,有了路线图。这种开放是前所未有的。我想,一方面对外资绝对是个利好,另一方面,这个开放,包括像此前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们各方面的开放,对于我们自己的发展,对于我们自己的经济体制各方面的改革,也一定是个利好。

我记得,过去我们刚刚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很多同志惊呼“狼来了”,甚至感觉到好像开放了之后,我们某些产业经受不住外国经济的这种竞争。但是这么些年看下来,尽管这种开放我们有压力,但是也有动力。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我们的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水平不断提高,实力大大增强。我相信,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也一定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