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2010年06月30日 15:00  点击:[]

    ——在中国共产党陕西科技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潘中伟

    (2009年12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陕西科技大学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本次大会是我校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也是在学校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西北轻工业学院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尤其是陕西科技大学成立以来的工作,明确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选举产生中共陕西科技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和中共陕西科技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校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谋求发展、深化改革、提高效益,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一、过去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自1996年11月西北轻工业学院第六次党代会召开,尤其是2002年6月陕西科技大学成立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机遇,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及师生员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使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8年学校由中央划转到地方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2年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顺利完成内部机构调整及处级干部聘任工作。2004年首批申办并成立了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西安新校区于当年10月份破土动工。2005年启动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级学生入住西安新校区。2006年底实现学校主体由咸阳东移至西安。2007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2008年成功举办了50周年校庆。2009年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原职教学院(西安)迁入校本部办学。这些成绩的取得,为陕西科技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根据国家的要求和地方人才需求,学校在保证本科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前提下,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截至2009年12月,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17396人,研究生1468人,继续教育学生9722人,学生人数较1996年增长了5倍。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质量工程,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和优秀学生培养计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0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陕西省名牌专业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入选国家规划教材15部,省级优秀教材7部。学生在多项竞赛中取得丰硕成果,在数学建模、“挑战杯”、电子设计等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12项,省级奖134项;学生获专利授权23项,其中2007年居陕西省属高校第一。2006级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一次通过率达72.7%。本科生和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一直保持在93%以上,居全省高校前列,2004年学校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本科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从2004年的43.2%提高到95.8%,其中陕西生源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从13%跃升至100%。

    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取得新成绩,附属中学教育事业也有长足发展。

    (二)学科建设成绩显著,科研实力不断提升。

    多年来,学校把学科专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按照“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发展重点、提高水平”的思路,在推进学科建设整体上水平的基础上,成功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全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0个,本科专业47个;建成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4个。在2004年和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轻工技术与工程”、“林业工程”均排名第5位,进入全国同类学科的一流行列。

    2003年以来,先后组建了跨学科、跨院系科研创新团队28个。累计获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10项,其中在国家863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计划等重大项目策划、申报及立项中均取得较大进步。科研经费年增长率接近20%。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117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奖36项。专利申报成绩突出,获批授权专利683项,其中发明专利155项,在2008年全国高校专利授权排名中,我校居全国第24位、陕西省属高校第1位。科研论文被四大索引收录820篇。2003年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高校技术转让实际收入排名中,我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在全国高校排名第47位、居陕西高校第2位。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先后成立了陕西科技大学佛山研究院、温州轻工研究院、陕西省平板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学校制定了《“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前不久学校又召开“人才工作会议”,重点研究并解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实施校内职务聘任制,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规范的人才引进、聘任、培养和流动机制,使师资队伍数量不断增加,年龄、专业、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近三年引进各类人才250多人。目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2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06人,占师资总数的37.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54.4%。有双聘院士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54人。

    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研究所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先后派出500多人次赴国外学习、讲学、访问;聘任外国专家学者15人次担任我校客座教授,邀请外国专家220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稳步推进财务分级管理改革,建立了以工作业绩为主导、以竞争激励为主线的岗位聘任制度和以岗位津贴为主的分配制度。通过实施管理重心下移、二级学院经费总额动态包干和绩效考核,使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主体东移后,积极挖掘资产潜力,对咸阳校区的资源扩大利用,召开了建校以来的首次经济工作会议,启动“效益工程”,实行校舍资源有偿使用、水电计量收费改革,推进教育资源管理、人事管理、后勤服务等改革不断深化。

    (五)新校区建设取得圆满成功,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西安校区建设自2001年正式立项以来,历经重重困难和艰难曲折,校党委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高度负责、不畏风险的精神,统一思想,科学决策,迎难而上,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维护了学校的最大利益。2004年10月,新校区破土动工;一年后,2005级新生顺利入驻;2006年底实现了主体东移。目前,一座建筑面积达57.1万平方米的设计大气、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屹立在未央湖畔。西安校区建设的胜利完成,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学校的资产总值由2004年的2.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2.79亿元,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深入开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进一步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提高了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成立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规范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奖、贷、助、补、减”等多元资助体系。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发挥校园媒体的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学校三次被教育部、团中央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优秀团队”。

    党委坚持教学以生为本,办学以师为本。承诺在集中资金建设新校区的同时,要积极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逐步提高教职工的待遇。2005年在新一轮人事分配制度实施中,全校教职工津贴平均提高30%,近两年又将津贴标准提高了10%。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党委毅然决定在新校区建设近14万平方米的教工住宅,使绝大部分教职工拥有两套住房。

    注重维护师生权益。通过校领导接待日、专题协调会、情况通报会等形式,及时沟通情况,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建立健全防范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维护了校园的安全、文明、和谐。学校先后多次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示范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七)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

    学校党委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加大对管理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治校能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从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年”入手,促进了全校干部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了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拒腐防变的能力。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秉承学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传统,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数量和党员比例大幅度增加,学生党建工作基本实现了本科学生“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截至2009年6月,我校党委下设了19个党总支(含1个直属党支部),辖有174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96个,学生党支部78个;全校共有党员7615名,其中教职工党员1221名,占教职工总数50.4%,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422名,占青年教师总数的65.6%;学生党员6341名,占学生总数的27.2%。

    通过开展“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探索和推进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广大党员党性观念和党性意识得到普遍增强,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新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学校各基层党组织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发挥了凝聚人心、推进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近几年来,有100多名党员被上级及学校党组织授予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有50多个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2006年学校党委被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委称号。

    进一步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民主监督、参与管理的积极作用。开创了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的新局面。注重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创造条件使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为,安度晚年。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校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十分鼓舞人心。这一切都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校师生员工的奋力拼搏,归功于全体离退休老同志的辛勤劳动,归功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全体共产党员、全校师生员工以及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陕西科技大学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

    ――只有抢抓机遇,把握方向,才能加快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党委认真汲取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深入研判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抓住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敢于并善于抢抓一切发展机遇,明确提出“谋求发展、深化改革、提高效益”的指导思想,确定了“123”(即一个统领,两个缓解,三件大事)的工作思路。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保证了学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委班子成员精诚团结,相互支持,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分工不分家,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发挥出领导班子的最大合力。

    ――只有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才能促进校园和谐。凡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大事都要形成党委统一认识并切实加强协调,使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充分调动并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畅通师生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近年来凡事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不经过了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之后再予决定,学校工作的重大决策基本没有出现失误。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能很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资金短缺和高水平人才不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是困扰我校发展的两大因素;管理、师资和工勤三支队伍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学校改革发展的要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面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兴校治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励精图治,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纠正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跨越前进中的障碍,全面推进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

    二、今后的主要工作和任务

    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是学校加快发展、提升水平、全面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我校发展指明了方向;校区东移使我校赢得了历史性机遇;西部大开发为我校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校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遇到严峻的挑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制约学校发展的人才、资金等“瓶颈”日益凸显;建设科教强省的宏伟目标,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校区的办学格局,进一步加大了资源配置、运行管理的难度。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必须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在与时俱进中抢抓机遇,勇于创新,有所作为。

    面对新的形势,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质量、人才、效益”三大工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管理改革为手段、党建创新为保证,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高水平、有特色就是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有个性、有优势、有竞争力。经过十年左右全校上下的艰苦努力和探索创新,使陕西科技大学在全国教学研究型大学行列中,具有科学鲜明的办学理念、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定位明确的服务方向、校本风格的管理模式和品位高雅的大学文化,能够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取得领先科技成果,提供高效社会服务,汇聚优秀教师群体,形成公认的科教品牌、良好的社会声誉。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到2014年,在积极调整、改造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增加若干个符合经济社会需要的本科专业,硕士学位点达到60个以上,博士学位点达到10个以上;各类在校生总数达到22000人,其中本科学生18000人,研究生2000人,保持学生一次性高就业率的势头,使研究生的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提高;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比2009年翻两番;皮革化学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应用化学学科实现教学科研并重,申报成功一级博士点;在轻化工学科申报成功教育部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扩大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优势,年科研经费达到8000万元。轻化工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到2020年,硕士学位点达到70个以上,博士学位点达到20个以上;在校生总数达到24000人以上,本科生规模稳步扩大,研究生达到5000人以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比2014年翻一番;新建专业和学科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学科优势和西部区域性特色更加突出,其中机械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5个学科实现教学研究并重,力争申报成功一级博士点;其他学科不断加强建设,协调发展;在申报成功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在轻化工、能源化工、新材料、生物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年科研经费达到1.5亿元;基本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为此,今后五年学校的主要任务是: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确保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校解决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保持我校近几年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实现奋斗目标,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1.巩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层次。

    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内涵发展为重点,以更新教育模式、加强素质教育为主线,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为主要特色的教育体系,探索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建立健全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

    通过五年的建设,力争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奖10~20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5个、省级点6~1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团队4~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各3~5个;力争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上有所突破;新建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高质量完成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编写、出版任务,争取更多教材入选教育部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及“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大学生初次就业率稳中求进,保持在95%左右。

    2.优化资源,加强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学科水平是决定学校水平的首要因素,学科层次是学校竞争取胜的制高点,学科建设关系学校发展的全局,是学校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建设,也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继续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坚持分类管理,保优势学科、扶弱势学科,促普通学科的发展,整合优势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学科。学科建设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发展需求,优先发展与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学科,注重扶持一批特色学科,大力扶持有发展前途和潜力的新兴学科(方向),潜心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拓展新的学科发展空间,提高学科整体发展后劲。

    加大建设和申报力度,新增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力争在国家级层面有所突破。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力争部分学科和研究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完善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使研究生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方面力争有所突破。争取更多的中央、省级学科建设经费。

    在认真总结我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升学校教育开放的水平,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把以迎来送往为主的礼宾外事转变为实质性项目合作为主的项目外事,办学的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

    3.鼓励创新,注重成果转化,切实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努力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加服务社会的贡献度,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轻工行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责任,尤其是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责任。

    以现有省部级实验室和研究院为科技创新平台,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组建参与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或国家重大科技前沿研究的优秀创新团队。依托团队力量,组织、培育新的重大课题,积极申报并培育国家级重点项目。大力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分配制度和管理办法,增强科研团队活力。

    拓宽项目申报渠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纵向项目年平均获准120项,并争取申报成功863高科技项目3~5项,在973项目立项上实现突破。年出版著作20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0篇以上,被四大检索收录250篇以上。年申请发明专利100项以上,授权专利80项。新增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2项,省部级奖25~50项。

    研究制定加强产学研合作交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关制度。发挥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科技创新、成果孵化的作用,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领域,围绕陕西地方经济、轻工等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在若干重点研究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以提升我校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支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4.积极引进,加强培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新理念,重视汇聚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独辟蹊径,采取超常规的举措,把“人才强校”战略落到实处。

    全面实施岗位全员聘任,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快推进“人才工程”的实施。每年引进高水平领军人物和国家级、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3~6人。学校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力争进入国家级人才计划5~10人,省部级人才计划10~20人。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关心和爱护青年人的成长,有计划地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和国内重点高校定向培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或进修提高;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抓好管理队伍和职工队伍的人才培养提高工作。

    5.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建立适应我校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机制。

    面对学校资金短缺的突出矛盾,必须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健全“党委领导、行政指挥、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管理模式,实现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继续完善并细化财务分级管理,进一步明确二级学院的责、权、利,突出二级学院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校级领导联系二级学院制度。机关各部门要实行经费包干,杜绝浪费,切实做好为二级学院的服务工作。支持独立学院、附属中学的发展。继续推进后勤改革,强化保障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加大“效益工程”实施力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创造性利用有关政策,争取更多财政资金对学校的支持。充分发挥校友会等机构的作用,积极为学校募集资金。加强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合理配置人、财、物及信息资源,建立绩效评价制度,注重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校属各单位要群策群力,挖掘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做好西安校区校园周边的引资开发和咸阳校区、太华路校区的开发利用。

    6.以人为本,关心师生,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教职员工,求学的主体是青年学生,他们的利益能否得到切实保障,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关系学校声誉,关系学校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要坚持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切实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充分尊重教师,关爱学生,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利益协调机制,兼顾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需求,努力形成干群关系密切、师生关系融洽、同事关系和睦的新型人际关系。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广大师生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着力改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积极做好离退休工作。

    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和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制定相应政策切实解决教职工生活中的困难,争取逐年提高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的待遇。

    7.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丰富校园文化,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创新思路,增强时代感,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从观念、内容、机制等方面逐步构建具有时代特点、符合我校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制定中长期培训、培养计划,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为他们全面成长、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严格管理,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考核制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素质良好、勇于创新的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要内容,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同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操作,建立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元化助学模式,加大资助力度,健全资助体系,扩大资助覆盖面。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工作。

    加强师德风范和学术道德规范建设。要旗帜鲜明地倡导学术良知,坚决反对学术腐败。要正确处理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关系,对教师创造性的成果予以保护,努力营造支持科学探索、鼓励学术创新的良好学术氛围和环境。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品牌建设为方向,全面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品位。继续加大对各类活动的扶持力度,力争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得更多奖项。加强校内宣传文化阵地的领导和管理,以正面宣传为主,塑造学校良好形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加强校园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扎实开展“平安校园”、“绿色校园”、“依法治校示范校园”建设工作,全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为师生提供优质、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我校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坚强核心。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着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教育广大师生员工。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加快陕西科技大学的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上来。

    2.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核心,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和正确的用人导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我校实现新时期发展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治校能力为核心,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保证党委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和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

    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对重大问题的决策,要采取“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和程序,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加大党务、校务公开力度,畅通师生员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工代会在学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把依靠师生员工民主办学落到实处。

    围绕学校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不断完善干部公开选拔、轮岗交流、目标管理、年度考核等各项制度,形成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党校作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的工作力度。

    3. 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建设。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围绕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上级的重要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与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方法,强化各级党组织在学校发展进程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建立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制度,把经常性的党内生活作为教育党员的主要手段。

    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全校党员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成为师生员工学习的表率。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尤其是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壮大党的队伍,永葆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引导和模范激励作用。大力开展最佳党日活动的创建、评选和表彰工作。

    4.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改进党的作风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师生疾苦,多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必须切实树立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必须大兴调查研究和求真务实之风,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学,反对奢侈浪费;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要认真学习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坚持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结合学校实际,要注意抓好财务管理、高考招生、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投标、资产经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依法治教的规范管理机制,完善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强化惩处和责任追究机制。继续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加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5.加强对群众组织的领导,努力做好统一战线和离退休工作。

    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组织的领导,定期研究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各群众组织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自身建设,研究探索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工作方式和活动内容。

    切实做好统战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学校教学、科研以及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培养、选拔、推荐优秀的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

    要切实关心离退休人员的学习和生活,定期通报学校工作情况,及时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他们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同志们!陕西科技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为我校第三次创业再动员、再鼓劲的大会。五十年来,陕西科技大学历经“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脚步不断前进,事业不断壮大。这一切饱含着一代代科大人的艰辛努力和无私奉献。而今,学校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时代挑战摆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面前,学校再创辉煌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也落在了我们肩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和谐奋进,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胡锦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下一条:温家宝:加强重点领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提高制度执行力

CopyRight @ 中共陕西科技大学保障系统委员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