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
为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和新举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一日一课》,重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的重要论述,并邀请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党校校委委员谢春涛解读报告内容。今天推出第十六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谢春涛解读:
在党代会这样的场合,阐述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这是历次党代会几乎都有的内容。这次党的十九大报告可以说在外交方面浓墨重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热烈的、积极的反响,就让世人感觉到,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仅是考虑中国的问题,不仅仅考虑中国人民的福祉,还考虑全人类的发展,考虑全世界的利益。我觉得这就让国际社会的成员明显地感觉到我们跟某些国家、某些国际社会成员不一样。他们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太考虑别人利益。他们奉行单边主义,而中国人希望自己发展,也希望别人发展,我们绝不会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损害别人利益的基础上。我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我们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越来越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写进了联合国的一些重要文件,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主张强调互利共赢、合作共赢,强调大家的事大家来商量。我们的这种民主的姿态、我们的这种对别人的关切,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成员的理解认同。包括我们在全球气候问题上的态度,我们做了很多努力,甚至做了很多让步,达成了《巴黎协定》。我们一方面要实现工业化,但另一方面,我们考虑防止全球变暖,甚至承担了比我们的实力应该承担的更多的义务。我们的表现赢得了全世界很多国家和人民的广泛赞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瑞士达沃斯(论坛),在其他很多国际场合强调全球化。全球化进程当中,最近这一两年出现了逆全球化的一些势头,有些国家在这方面走得甚至还比较远。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领导人在国际社会的场合强调推进全球化,得到了各方面热烈的反应。
这次报告特别还强调中国的发展要考虑其他国家的关切。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我们打开国门绝不会再关上,里面还特别强调了积极促进“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的倡议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落地,已经见到了成效,甚至很多发达国家,包括英国在内也越来越多地加入进来。我想“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不光给我们经济上带来很大利益,当然也给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很大利益,对于整个政治格局、对于整个外交的格局都会有很大的改变。
我们注重发展同各个方面的友好关系,包括同大国之间的关系、同国际组织的关系、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可以说,我们跟很多国家的关系比过去发展得更好,发展得更快,发展的程度更深。这些年来,我也经常有机会到一些发展中国家访问,包括非洲,所到之处我深深地感觉到,中国外交的影响力比过去大大增强了。外国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家和人民对中国的认同程度也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日益走近国际舞台的中心,可以说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正确的外交理念、重大的方针政策,包括实践中的贯彻落实是有密切关系的。我相信,十九大之后,我们外交步子会更大,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