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担当,拿得出魄力
——一论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着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要求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这是对改革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又一次丰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当前改革的方向次序,也再次指出了推进改革所应有的精神状态。
营改增改革又有新动作、养老保险制度加速统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部署,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工作抓得比较紧,改革势头比较好。良好发展态势的保持,体现了“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的智慧和决心;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存在,考验着不失时机推进改革的责任和担当。
“各地区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指出了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世上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改革不是锦上绣花,而是要打破常规、动真碰硬;改革也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要敢动奶酪、敢碰问题。如果少了那么一股子气呀劲儿呀,畏首畏尾、无所作为,发展如何推进、改革怎能深化?
敢于担当,是一种政治信念。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职责。千担当、万担当,不推进改革就是没有担当。是观望彷徨,还是时不我待;是大而化之,还是精确制导;是一动不如一静,还是敢于向自己开刀,不仅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也是评判领导干部是否讲政治的重要标尺。
敢于担当,是一种发展能力。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的实现。我们强调担当,不是提倡有勇无谋,更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换言之,既要敢于改革,也要善于改革。在推进改革中,既要管宏观,也要统筹好中观、微观。要突出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优先推进基础性改革。要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
敢于担当,也是一种领导责任。责任是否明确,决定改革的落实。强化担当意识,需要建立“改革责任机制”,只有真正做到明晰责任、明确分工,奖励尽责者,问责失职者,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激励改革创新,防止消极懈怠贻误改革时机。对于确定的改革目标任务,各牵头单位要加大年度工作要点的推进落实力度,凡事都要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要抓紧对领导小组工作要点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对账盘点,成熟一个,审议一个,出台一个。
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回首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正是凭着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中国的现代化航船才得以劈波斩浪、一路向前。今天,面对深水区和攻坚期,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以“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决心,以“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我们就能大步涉险滩、啃下硬骨头,不断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人民日报评论员 2014年06月09日01 版)
动真碰硬,顶得住压力
——二论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着力
全面深化改革大潮已经起势,会当中流击水,正需夺隘闯关。然而,改革越是向前推进,越会遇见阻力、碰到困难,越是压力重重、挑战不断,这无疑对改革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改革攻坚的要求。面对紧迫繁重的改革任务,只有秉持公义顶得住压力、动真碰硬迈得开步子,才能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走出不进则退的境地,开拓出改革新天地、发展新境界。
压力来自何处?今日中国的改革,既需有计划、有组织的顶层设计,更需抓落实、讲实效的末端治理。无论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还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无不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统筹考虑,又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改革的协同性、耦合性,要求有更精准的节奏把握、更有力的流程控制。
更重要的是,改革低垂的果实早已摘完,要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奶酪,不可能皆大欢喜。医疗改革要平衡医患药三方要求,异地高考要统筹当地和外地户籍居民权利,更不用说作风建设、简政放权中那些“为官不易”的牢骚了。协调不同利益诉求、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改革者必须担得起责任、顶得住压力。
“做好承受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的思想准备”,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显示出对改革的清醒认识和深刻自觉。在攻坚克难的改革深水区,如何顶住改革的压力,化为改革的动力?改革者需要兼具“坚决改”的勇气和“怎样改”的智慧。
全面深化改革,呼唤改革者的政治勇气,要求在其位必谋其政的责任担当。如果遇到风险就退缩、碰见难题就回避,还谈什么啃硬骨头涉险滩?如果符合局部利益就一哄而上、有损个人利益就挑三拣四,又怎能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把压力变成动力,不断解决棘手问题,不断突破关键环节。
全面深化改革,考验改革者的政治智慧,要求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胸怀气度。中央已经划定改革路线图,各地各部门正需做好改革大文章。如何一方面冲破既得利益的阻挠,一方面为普通民众提供越来越多的享受发展成果的机会和条件,为深化改革赢得更坚实民意基础?这需要进一步更新改革思维,打破传统定势,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忧难、以创新思维增活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定力,守住改革底线,正视压力、看到风险,坚决改、坚决破,大胆试、大胆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拿出破釜沉舟、舍我其谁的改革勇气、意志和决心,向顽瘴痼疾开刀,向障碍藩篱宣战,改革就一定能顶住压力、冲破阻力、不断向前推进。(人民日报评论员2014年06月11日01版)